1951年,正值朝鲜战争第五次战役红领金服,美军采取了一种被称为“磁性战术”的新策略,企图通过不断消耗志愿军的弹药,再伺机展开反攻。
在战役初期,志愿军一路推进,形势一度非常顺利,甚至逼近了韩国首都首尔。然而彭德怀总司令很快察觉到其中的不对劲。经过冷静分析,他发现志愿军兵力分散,补给不足,若继续盲目前进,很可能陷入美军的圈套。于是他果断下令部队紧急撤退。
志愿军的大规模撤退动作果然引起了美军总司令李奇微的注意,他立刻下令展开全面反击。此时的志愿军确实面临巨大困难:弹药紧缺红领金服,粮食不足,还要承受美军机械化部队的穷追猛打,稍有不慎就可能全线崩溃。彭德怀后来也坦言:“部队打过三八线后,我当时真是怕极了。”
展开剩余72%其实,当时的志愿军除了补给不足,还遇到美军战术转变的挑战。尽管如此,凭借前四次战役的胜利和苏联提供的部分支援,部队士气仍旧高涨。但彭德怀凭借丰富的作战经验,意识到情况不妙,及时做出撤退决定。
在这场艰难的转移中,铁原成为志愿军必须死守的重要关口。铁原不仅是前线交通枢纽红领金服,也是后方物资运输的要地。如果失守,志愿军的整体部署将遭到致命打击。守卫铁原的重任,落在了63军身上。
当时,63军只有两万多人,却要面对五万余装备精良的联合国军。在付崇碧将军的带领下,63军利用铁原的地形,设置三道防线,誓死阻击敌军。美军的炮火如狂风暴雨般倾泻下来,战士们几乎没有片刻喘息。面对坦克压境,他们甚至不惜用血肉之躯抱着炸药与敌人同归于尽。
铁原阻击战持续了13天,战况惨烈到“地动山摇”。阵地白天丢失,战士们夜里又拼命夺回。为了拖住敌军前进的脚步,连炊事员、通信兵也都拿起武器冲向前线。最终,63军以巨大的牺牲代价完成了任务,为志愿军主力撤退和后方防线重建赢得了宝贵时间。
据统计,63军在铁原共打伤、击毙、俘虏敌军两万余人,创下抗美援朝战场上的最高纪录。但代价同样沉重:如188师563团,从三千多人最终只剩下二百余人。
铁原战役证明了63军顽强不屈、以命相搏的精神。虽然它不像上甘岭、长津湖那样广为人知,但在抗美援朝的历史上,铁原同样应当被铭记。那一片焦黑的土地,见证了志愿军将士们不惧牺牲、舍生忘死的伟大精神。
发布于:天津市长富资本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